「這件事,我還在持續認識與面對,但不想在言語中刺激或傷及別人,不會主動提起也從不迴避。」日月明功「教主」陳巧明,服刑近十年後假釋出獄,自認能面對良心,樂觀地走往後的路。這是她首度對媒體吐露心聲。
不改名、不搬家 不換住處電話
「不改名、不換住處電話、不搬家。」七十一歲的陳巧明,出獄後仍住在彰化老家。她說,年邁母親還記得家中市話號碼,所以一直沒換,也沒斷線。
「我不懂宗教語言,也不是什麼心靈導師,我沒那個本事,也不喜歡說服人,練功上課多半是學生在說、我在聽,是學生將我神化,我一概否認。」她說,年輕時受傷,腰腿長期疼痛,嚴重時連教課都要坐著,因此對身體運作與姿態產生興趣,隨她練功的學生發現可改善身體、性格與家庭關係,便註冊日月明功。
她說,剛開始學生下課後常流連教室,她租下舞蹈教室樓下作為活動空間,又因學生說很喜愛鄉下生活,開放祖厝默園常住;她們將默園打造成「無毒家園」,在後院種菜、蔓花生優化土地,百年果樹不用農藥,現採現吃或帶回家都可,她不斷提醒在默園要注意安全,但卻發生憾事。
習慣獨處生活 日子過得很充實
「我愛好自由,對獄中生活極度不適應,但努力尋找讓自己快樂的事物。」陳巧明舉例,有時在獄中早餐選擇只吃白稀飯也要真心覺得「好好吃」,希望盡量讓自己與周遭的人都感覺不那麼糟,有人認為她很正向。她說,小時候生活無憂,被寵愛長大,家裡養了七、八隻狗相伴,「我不怕寂寞,也養成樂觀性格」。
她形容自己的人生比戲劇還精彩,坦言入獄之初最怕「死在裡頭」,害怕再也看不到美麗的事物。出獄後努力鍛鍊身體,認真學習如何生活,使用手機、搭公車、下廚…「以前總忙著處理學生的事,現在都將時間給自己,看節目、聽Podcast,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反覆回看、重聽,直到體會其中心境,「每天忙不完的事,日子過得很充實」。
「那些評價並不代表我的真實面貌,雖然因此付出很大代價,但總歸一句,我活過來了。」陳巧明說,即便歷經牢獄之災,她還有很多好特質,因此不想丟掉它們,「我多年來不改本性,對外界評論也不予置評」。
「小時候住大宅,現在的小公寓卻讓我感到安穩便利。」陳巧明覺得鄰居和善,很享受獨處生活,尤其看得到八卦山山巒和藍天,「以前忙到不曾注意過,太可惜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