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波罷免投票本周六舉行,中選會今天公布24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的同意門檻,根據公職選罷法第90條規定,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,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4分之1以上,即為通過。罷免投票前最後一周,藍綠各自衝刺,史上首次無差別大罷免在野黨立委,罷免方煽動仇恨動員,反制惡罷方能否撐過這場試煉,關鍵就在投票率要催出不同意票,也要慎防過去每逢選舉必發生的奧步大出籠。
罷免在野黨立委,拘押在野黨領袖,是民進黨政治攻防的主戰線,但除了側翼網軍鋪天蓋地的助攻外,民進黨利用執政優勢,不停地點燃戰火,升高雙方敵意,營造一種敵我氛圍,儘管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團結,這個團結不是真正的全民團結,是朝向民進黨的團結,任何與民進黨立場不一致的一方,都必須去除,都是雜質,這是罷免案的起因,是執政一方帶頭分割撕裂這個原本良善的社會。
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政府將原本應該求同存異,爭取和平的兩岸關係,轉化成升高敵意的來源,政府任意解釋法令,想方設法剝奪大陸配偶權益,這就是政府帶頭罵陣的招數,意欲迫使在野黨表態,任何在野黨基於保護人民權益的發言,都可能成為現在最流行的名詞,親共。不需要任何證據,更甭說法律見解,只要與執政者立場不一,就被扣上親共兩字,一夕間,台灣重回1950年代的肅殺氣氛。
舉凡大陸籍人士依親吃垮健保,台灣人淪為器官庫,台灣男子送往俄烏戰場,這些都是刻意曲解兩岸關係,營造一種恐懼心情,一種歧視態度,將社會分裂成兩派,民進黨一派,不認同民進黨一派,執政者本該追求社會和解,尋求與各種意見溝通,化解歧見,但如今執政一方利用轉化兩岸關係為敵我關係,將自己變成煽動者,藉此無限延伸,將政見不同的一方,畫為敵對勢力,意欲除之而後快。
歷來選舉總會出現的選舉奧步,罷免投票難免讓人預期是否出現這些事情,2004年總統大選前一日的三一九槍擊疑案,至今真相不明,堪稱民進黨選舉招數經典,一起不明就裡的槍擊事件,變成集中選票,保護台灣之子的動員手段,民進黨政府事後宣稱以彈追槍,以槍追人,最後無槍無彈,連真凶都沒有,更無破案,以結案了解。選前濫訴候選人賄選,落選後,法院判無罪,認為沒有賄選,這種手法屢見不鮮。選前一晚炒作走路工,受質疑的一方來不及查明真相,製造可疑空間,另一方夠混水摸魚當選。
抹紅,毫不意外也成為這次大罷免的主旋律,親共,在這次罷免案進行過程,是最常見的攻擊字眼與指控,這不是任何法律的罪嫌,更非明確概念,是一種含血噴人的手段,模糊不明的指控,藉著影射與構陷,將大眾心中原本已經存在的政治偏見極大化,創造出看到黑影就開槍的恐慌,藉著仇恨動員,將正常行使立委職權的人,變成全民公敵,政府依靠權力制衡原則運作的理性討論空間,全部抹除,不允許異議空間,誰有異議,就是親共。
立委罷免案投票前,任何偶發事件,甚至是刻意為之的事件,都可能影響罷免案。民眾情緒不滿扔雞蛋,就成了恐嚇罪與毀損罪,小案大辦,無非藉此影響輿論操作,若扔雞蛋有如此大罪惡,國民黨執政期間,不知道可以逮捕多少在野人士。當年美麗島事件攻擊憲警如果值得同情,要保障異議人士的人權與言論自由,相較之下,扔雞蛋表達不滿情緒,又何必如此殺雞用牛刀,無非為了罷免投票,加大雙方的敵意,協助罷免的一方強化動員能量。
執政,應該是要領導,而不是鬥爭。團結,應該是全民團結,而不是向你團結。罷免立委,結果未卜,但是這個過程已經撕裂社會,分化人民,無論結果如何,執政者都將面臨一個傷痕累累的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