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,象徵台灣半導體產業又一次重大海外拓展,台積估三座廠預計創造約六千職缺,為美國帶來產業繁榮,千里之外的台灣卻籠罩一股憂慮:半導體產業是否將空洞化?致護國神山變成半屏山?
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指出,若台積美國六座晶圓廠完工,供應鏈可能移轉,但「是七、八年後的事」,引發業界辯論:一派認為,台積電與供應鏈大規模赴美投資,將削弱台灣技術與人才基礎,引發連鎖效應;另一派則審慎樂觀,認為台灣擁有技術領先與產業聚落優勢,核心技術難以輕易複製。
「二○二二年台積蓋亞利桑那第一座廠,就已經帶著設備廠、半導體化學品、材料、特殊氣體廠一起去,」一名台積供應鏈高層直言,台積設廠與供應鏈到位都是同步進展,怎麼可能八年後才移轉。他也認為,赴美投資已成不可逆趨勢,但台灣政府要擔心的,是如何吸引廠商在台增加投資,讓台廠技術領先,並創造更多「強勢產業」來接力?
因此,多數企業主屬觀望派:認為台灣最大挑戰並不是半導體供應鏈遷徙,而是產業過度傾斜,沒有「第二隻腳」帶動未來經濟活力,「要不被掏空,製造要有穩定的水電、研發要有人才,這方面政府有給予什麼協助?」該供應鏈高層反問。
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說,政府應協助半導體供應鏈持續確保優勢,先進研發及核心技術必須留在台灣,同時加強補助台灣其他產業發展。
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指出,許多人確實擔心產業被掏空或削弱,政府要把經費、預算用在刀口上;其他產業也要創新,跟緊AI大潮下一機會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也說,台灣應推動服務業產業化、國際化,並加速傳產「第二次轉型」,若能加強AI對傳產的鏈結,編列更多預算提升傳產競爭力,才能減少對半導體產業的傾斜發展。
返回
/ 台灣最新
半導體若出走台灣下個強勢產業在哪
2025-05-22

討論

0 / 1500
發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