賴清德總統上任後,最重要的政績是親自領軍、宣示打造「信賴新政時代新台灣」成立總統府三大委員會,如今驗收周年成績單,台灣走向非核,加大火力發電補核能缺口,碳排量更增;人民對醫療改革政策無感,護理人力荒已是前線危機;國家推動全社會防衛加強韌性,但同步發動大罷免,社會對立撕裂,國家陷內耗。
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批評,相比環境、國安、健康、能源等議題的推動,民進黨唯一成功的委員會就叫做「大罷免委員會」,三大委員會的失能,其實就是賴清德政府不顧民生國安,只顧政治鬥爭的縮影。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,賴總統成立三大黑機關存在兩大不明:權責不明、實績不明,政績一片空白,只有加劇台灣社會撕裂,「治國當兒戲、鬥爭當日常」是最佳寫照。
賴總統在執政滿月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,當時招致三大質疑,首先是由總統成立任務型編組委員會,恐疊床架屋、手伸進政院,架空閣揆權力;前副總統呂秀蓮也質疑總統不該如立法院擴權;前立委沈富雄批評賴總統格局不夠,三大委員會根本不是台灣嚴重的問題。
賴總統雄心擘畫國家發展戰略,儘管有諸多批評,但若能如原先設定目標與政院「協力架屋」,或可打下穩定根基,但檢視周年成績,執行成果卻讓人民無感,與會學者專家及民間人士各抒己見也淪為大拜拜;而行政院召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也出現相同狀況,召集人之一的中研院士朱敬一等顧問發布聯合聲明踩煞車,批評產業界建議侷限又涉私利,被視為砲口向內,朱事後戲稱被政院通緝到案。
「委員會有發揮功能嗎?還是只淪為總統致詞刷存在感的舞台?」總統府前副秘書長、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質疑,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四月底才開會,還在講「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是國家長遠繁榮的基石」這種高空;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一年下來,社會撕裂遠超以往;加上川普上任後,台灣湧現「疑美論」,更演變成「疑賴論」,離「韌性」目標愈走愈遠,建議賴總統以民為念回歸憲法運作,否則繼續橫柴入灶,對國家將會產生更大災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