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將於台灣時間10日下午揭曉,負責評選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於前一天就明確表示,早在6日就已做出決定,遠早於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色列與哈瑪斯批准和平計畫第一階段,挪威政界人士也已為「若川普未獲獎」可能對美挪關係造成的衝擊做好心理準備。
衛報報導,考量公布時程與評審結構,多數諾貝爾獎觀察家與挪威分析人士均認為,川普得獎的可能性極低,也引發挪威國內對他在如此公開被忽略後可能反應的擔憂。社會主義左翼黨黨魁兼外交政策發言人貝爾格斯特(Kirsti Bergstø)受訪時表示,挪威必須「對任何情況做好準備」。
她補充指出:「諾貝爾委員會是獨立機構,挪威政府不介入評選,但我不確定川普是否了解這點。我們必須預備應對他可能採取的任何行動。」
挪威諾貝爾研究所所長哈爾普維肯(Kristian Berg Harpviken)指出,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不具政治性,但由於委員會成員由挪威議會依諾貝爾遺囑任命,外界難免產生政治化的印象。他說:「我親身知道委員會完全獨立行事,但諾貝爾在遺囑中寫下必須由議會任命,這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們帶來困難,不幸的是,這一點不可更改。」
專欄作家兼政治分析師斯坦格赫勒(Harald Stanghelle)則推測,若川普真要報復,形式可能包括加徵關稅、要求北約成員國提高軍費分攤,甚至把挪威列為「敵對國家」。他指出,川普太不可預測,「我不想用『恐懼』這個詞,但確實有這種感覺,這可能是一個困難的局面」。
他說:「向川普或世界上許多國家解釋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委員會非常困難,因為他們不尊重這種獨立性。」如果川普獲獎,那將是「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最大的驚喜」。
奧斯陸和平研究所所長葛雷格(Nina Græger)指出,雖然川普在結束加薩戰爭上的努力值得肯定,但要判斷和平提案是否能真正落實並帶來持久和平,目前仍為時過早。她補充指出,川普退出國際機構、企圖接管北約盟國丹麥管轄的格陵蘭,以及侵犯國內基本民主權利,「都與諾貝爾遺囑的精神不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