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壽險業紛紛準備調高目前接近歷史低點的匯率避險部位,以防範新台幣進一步波動,對海外資產造成重大匯損。
台灣壽險業者持有超過7,000億美元的外幣資產,也是海外債券的重要買盤來源。不過,根據彭博彙整各家公司公告的資料,截至6月底,外幣衍生性商品部位僅占資產的47.7%,接近歷史低點。
今年5月,新台幣單日曾創下自1988年以來最大升幅,讓壽險業者大受打擊。如今衍生性商品使用率相對偏低,也讓壽險公司有空間在市場預期新台幣可能再度走強時,加碼避險。
法國巴黎銀行(BNP Paribas)利率與市場策略師簡恩(Chandresh Jain)說:「隨著聯準會預期9月開始降息,可能導致美元指數下滑,壽險公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避險部位,押注美元走弱。」
彭博指出,避險部位增加,也讓壽險公司能放心擴大海外資產布局。富邦人壽計劃增持美國公債,以支應美元保單,並採取更具彈性的避險策略;國泰人壽則打算加碼海外債券配置,並延長換匯交易的天期。
不過,避險成本依然高昂。當市場押注新台幣升值、避險需求增強時,無本金交割遠期(NDF)的溢價就會上升。彭博彙整數據顯示,今年5月新台幣急升時,壽險公司透過NDF避險的成本一度接近14%。
簡恩說:「等到壽險業者想要避險時,成本已貴到令人卻步。」儘管上周避險成本已降到約3.5%,但仍幾乎抵銷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大部分利潤。
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本周將重啟降息,對美元形成壓力,摩根大通預測新台幣年底前將升值近7%。外界也將關注台灣央行9月18日的利率決策,外資重返台股,更增添新台幣走升風險,並推升避險需求。
紐約梅隆銀行(BNY)亞太區資深市場策略師張偉勤(Wee Khoon Chong)說:「目前外資流入是主導因素。美元在聯準會可能降息的情境下顯得疲弱,新台幣價位也不再像過去幾個月那麼偏高,這些都為新台幣走強亮起綠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