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(ITC)20日一致投票通過,認定從柬埔寨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越南進口的太陽能產品,威脅美國國內製造商,代表對這四國加徵高關稅料成定局。台灣太陽能業者認為,這是「遲來的正義」,樂觀看待未來台廠迎來轉單商機,重新在國際舞台活躍。
根據美國商務部上個月實際算出的關稅,柬埔寨一些製造商面臨的稅率將高達3,521%,因為該國停止配合美國調查。其它國家和企業的稅率要低得多。越南平均稅率在396%,泰國為375%,馬來西亞則是34%,新稅預料6月開徵。受到較大衝擊的企業包括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、晶澳太陽能等陸廠。
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,美國去年從東南亞四國進口約129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,占此類進口總額的77%,隨著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輸美遭禁,勢必影響美國再生能源建設,而元晶(6443)、茂迪、聯合再生、安集等台系四大模組廠有望搶吃高達129億美元商機的缺口。
元晶認為,美國去年太陽能裝置安裝量高達50GW(10億瓦),是全球除中國大陸之外第二大市場,先前東南亞四國一直是美國太陽能模組的主要來源,如今東南亞四國將無法再出貨到美國,對台廠確實是一大利多,後續轉單效益值得期待。
不具名的台灣太陽能業高層指出,東南亞四國的稅率超出原先市場預期,最終判決也沒有太多改變,對台廠是「千載一遇」的難得契機,重返國際舞台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