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陸和美國談判貿易戰休兵時毫無退讓,日本、南韓、印度等國認為應該起而效尤,在貿易談判對川普政府採取較強硬的立場。
美國大幅讓步,對中國大陸145%關稅調降至30%,讓各國政府大感意外。中方強硬談判策略為自己爭取到有利的協議後,迄今一直配合美方、不敢實施關稅報復的國家開始懷疑是否用對了策略。
法國外貿銀行(Natixis)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(Alicia Garcia Herrero)說:「排隊的人都在想,又何必排隊?這項協議讓中國跳過排隊,而且對美國並沒有明確的好處,所以對其他國家來說,看在眼裡更痛苦。」
就連美國官員也表示,談判需要更長時間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,與日本和南韓的談判將需要時間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上周表示,歐盟因缺乏共識而妨礙了談判的進展。
不過,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、前世界銀行中國主任郝福滿提醒,「對大多數國家來說,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風險相當大」。
南韓總統候選人李在明表示,與美國貿易談判不必急於達成初期協議,並批評現任臨時政府操之過急。
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表示,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中,形同對川普說的話潑冷水,「遽下判斷為時過早。」GeoMacro首席策略師帕皮奇說:「很多國家可能會效法中國,認為和川普總統談判的正確方向是堅定立場、保持冷靜,迫使他屈服。」
日本貿易官員預定本周訪問華盛頓。負責日本關稅事務的首席談判代表赤澤良誠本月初表示,他希望能在6月和美方達成協議,但最近據日本媒體報導,更可能在7月,並且會在參議院選前達成協議,顯示日本也開始覺得不必急於達成協議。
對越南來說,因三分之一經濟依賴對美貿易,意味著除了嚴正抗議之外並無籌碼。